
    此次研讨会各位专家提出了很多看法,但同时也发现了许多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这非常有意义。可以说我们开了一次很成功的研讨会,在两岸关系史上可以写下一页。对蒋渭水先生敬意不分两岸、党派和立场,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他有人格魅力,这是我们能达成共识、坐在一起的首要原因。辛副会长、许副会长、吴教授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为此次研讨成功会开了个好头。海峡两岸学者能够坐在一起表明我们对蒋渭水先生怀着同样的敬意,我们怀着同样崇敬的心情缅怀蒋渭水先生的思想与事迹,据此思考中华民族和两岸关系的前途和命运。此次探讨的还不够,下次可将此作为重点。诸位专家思考很理性、很务实、很深入,提出了大量的真知灼见,许多思想看法不单是对蒋渭水先生的认识,也是我们对台湾人民抗日事迹的认识,这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也是有启示的。对于共识,我简单归纳了一下:大家都认为蒋渭水先生是历史上很重要的人物,影响非常大,蒋是中华民族意识很强的革命家,有胆识、有担当、有策略的革命家,高风亮节,没有任何私利,没有替自己考虑。台湾的政治文化运动、蒋渭水先生的革命轨迹与大陆的政治文化运动息息相关、相互联动,不是孤立的,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探索并推进驱逐列强、实现复兴道路的一部分。民族解放运动与阶级斗争是蒋渭水先生并行不悖的两大诉求,两条腿走路一直是蒋渭水先生的策略和斗争目标。当然,时代和年龄的局限性也使得蒋渭水先生在民族解放和阶级斗争方面不可能走得太远。但蒋渭水先生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政治主张,对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还是有指导意义的,对大陆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样有启示意义,可提供给有关部门借鉴一下。当然,我们必须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完整、准确、系统地认识蒋渭水先生,而不是片面、形而上学地,不是以现实的环境去苛求我们的先人,更不能从意识形态和功利主义出发,对其任意地解读、剪裁、曲解,甚至利用,这是对蒋渭水先生最大的不敬。胡适先生讲,“历史是可以任意打扮的小姑娘”。但中国人的传统对历史是很严肃的,中国历史上不乏一些史官为把真实历史记录下来惹下杀身之祸,中国历史文化有其严肃性。我们当代人更应客观地对待历史,这样才能从历史中汲取真正的营养,而不是毒药,祸国殃民。我们有些分歧,有些是从不同角度看同一问题,如怎么看蒋渭水先生的中国意识的问题还需要交流;蒋对未来的愿景、理想、设计,有的说很多,有的说不多或不够;对蒋的评价;蒋再多活几年将是什么样的结局。但我个人认为有分歧才有思想的进步,没有分歧的社会是没有进步的社会,没有分歧的研讨会是学习会不是学术会,所以我们希望下次有机会探讨这些问题,寻找更多思想的火花,挖掘更多蒋渭水先生思想内涵和事迹的真正历史意义和影响。我个人认为,蒋渭水先生的精神很值得我们继承,我们从蒋两次组织参与刺杀袁世凯的慷慨悲歌、台湾民众党的博爱、文协设立汉文研究所、中华书局的书目等等都足见蒋渭水先生伟大的民族情怀。我个人认为,蒋的民族情怀是当时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下大部分台湾人民的代表而已,台湾同胞并没有因为50年殖民统治就认同日本,否则我们无法解释1945年光复时,台湾人民箪食壶浆迎王师,但国民党贪污腐败使台湾人民非常失望,这是历史的遗憾;那么也不能解释两岸在隔绝了50年后,所有到过台湾的人都感到台湾比中国还中国,台湾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对中华文化的继承比大陆任何一个地方都深厚,大陆“十年文革”实质上是“去中国化”,现在30年都没扳回来,可以想像50年殖民统治时台湾人民是如何将中华文化保存在内心深处,否则不可能如此,从对比中我们非常敬佩台湾同胞的骨气和正气。蒋渭水先生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尤其值得敬佩,他一心一意拯救自己的同胞,为革命不惜自己的家产,以自己一家举民族、国家之大事,舍家报国,在物欲泛滥的今天尤其具有现实教育意义,蒋是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一个代表,我认为这一点值得大书物书,对当前硬件实现了现代化的同时如何实现软件现代化,特别是所谓的社会菁英怎样才是菁英,不是用金钱衡量,而应是用品格衡量,我们可以对比蒋渭水先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启示。蒋渭水先生非常讲究斗争策略,不是一意孤行,而是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从成立社团、政党的道路设计,鸦片事件、治警事件、雾社事件,在东京成立运动联盟等等,都体现了蒋高超的斗争艺术,令人叹为观止,如吴讲“台湾人民用智慧与殖民统治作斗争”,这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有异曲同工之妙,毛主席讲“战略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共产党之所以成功首先因为政治上占据制高点,符合民心,第二,策略非常成功,在这一点上双方有非常多的共同之处。正因为有策略在内我们更需要区分哪些是蒋渭水先生的真实思想,哪些是因为当时处于恶劣的政治环境而被迫说的话、做的事,不能从字面到字面浅显地、片面地看待蒋渭水先生,甚至出于政治需要扭曲地看待,应当还蒋渭水先生真实。总之我们觉得蒋渭水先生是个宝藏,需要探讨的东西很多,如对蒋政治主张的梳理、蒋的事迹与中国大陆革命的关系、对蒋历史功绩的综合评价,特别是对当代的启示等等,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我们在这里缅怀中华民族的先贤,探讨他们的思想事迹,更重要的是从中受到启发,探索中华民族继续向前发展,实现伟大复兴,尽快成为世界一等强国的道路,要继承包括蒋渭水先生在内的历代先辈上下求索、披荆斩棘、百折不挠的精神,为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实现真正的崛起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