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讨活动

“第二届两岸共同维护中华民族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研讨会”十点共识

发布时间:2012-09-11 12:46:03

    经过两天热烈踊跃讨论,海峡两岸退役将领、专家学者在共同维护中华民族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上,达成了广泛共识,一致认为:
    一、南中国海诸岛和钓鱼台列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利用的,并由历代政府进行长期有效的行政管辖,历史脉络清晰,法理依据充分,中华民族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二、南中国海诸岛和钓鱼台列屿是两岸中国人的共同祖产,捍卫南中国海和东海主权是两岸中国人的共同责任,也是两岸军人的神圣使命。
    三、两岸对南中国海和东海问题要尽快建立共同的话语体系,把“南中国海”和“钓鱼台列屿”作为两岸一致使用的正式称谓,对内强化两岸中国人的共同海洋权益意识,对外强化对南中国海和东海相关岛屿的共同主权拥有。
    四、中华民族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威胁来自外部,两岸坚决反对外国非法侵占中华民族的固有领土,也决不容许外国势力插手我领土主权问题。
    五、两岸在南中国海和东海主权问题上利益相同、民心相向,合作维护中华民族祖产祖业势在必行,要在共同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基础上,首先达成两岸在捍卫南中国海和东海权益上的战略默契,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展共同维权的务实合作。
    六、两岸要积极经略南中国海和东海,按照“先易后难、先民后军、先理论后实践”的原则,先从共同海上救助、共同开展海洋科研合作、共同保护环境生态和利用绿色能源、共同组织海上旅游、共同开展渔业合作、共同开采油气田、共同护渔护航、共同打击海盗行为等政治敏感度低、可操作性强、有国际法依据的议题做起,逐步扩大默契,累积共识,增进互信。
    七、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国不顾两岸坚决反对和严正交涉,屡屡严重侵犯中华民族核心利益,伤害两岸中国人感情,两岸为命运共同体,应以民族大义为重,互相支持彼此在捍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方面抵御外侮,积极作为。
    八、两岸应在南中国海和钓鱼台列屿争端加剧之际,强化内部共识,增加民众的国家民族认同和领土主权意识,凝聚军心民意,团结一致对外。
    九、积极寻求两岸在南中国海和东海问题上军事协同的途径,展现两岸军人共同捍卫中华民族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坚定决心,为适时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创造条件。
    十、未来两岸推动政治谈判,可先从强化沟通对话、共同维护海洋权益入手,逐步建立军事互信和有官方背景的南中国海及东海合作交流机制,并成立相关合作机构,作为对话管道。
最后,大会倡议,“两岸共同维护中华民族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研讨会”召开应实现机制化、常态化,今后每两年召开一次,由两岸轮流主办,适当时机可在两岸双方控制的南中国海诸岛召开,逐步推动两岸在南中国海和东海问题上的各项合作。

     二?一二年九月十二日于海南博鳌

组织结构

  • 王正伟

    会长 王正伟

      王正伟,男,回族,1957年6月生,宁夏同心人。1976年9月参加工作,198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所民族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  1998年起,历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

  • 副会长 叶克冬

      叶克冬,男,汉族,1953年9月出生,广西贺州人。现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

  • 秘书长 沈永峰

      男,1970年6月出生,福建连城人。曾任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现任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

顾 问

  • 朱奕龙

      朱奕龙,男,汉族,1964年12月出生,籍贯浙江青田。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侨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宁夏侨联主席、银帝集团董事局主席

  • 周立存

      男,汉族,1960年2月出生,安徽巢湖人,中共党员。现任国防大学科研部部长、国防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少将军衔。

  • 王卫星

      男,汉族,1958年11月出生,陕西人,中共党员。现任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部长,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国际军事分会会长,少将军衔。

更多>>

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区辛店路1号亚运新新家园朗月园1栋8号9号

邮编:100012

电话:086-010-84121168,84117816

传真:086-010-84129166,84126566

8-9,Building 1,Langyueyuan,YayunxinjiayuanNo.1 Xindian Road,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12,China

Tel:086-010-84121168,84117816

Fax:086-010-84129166,84126566

Copyright 2013 By www.chinaapc.org

版权所有 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 京ICP备20200376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