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两岸作家湖湘文化行”体验大美山水和两岸文缘

发布时间:2014-05-05 12:58:00

  近日,由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香港中国评论通讯社、湖南省作家协会、华艺出版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两岸作家湖湘文化行”顺利结束。海峡两岸18位作家历时十天,行程2100多公里,访问了长沙、韶山、娄底、衡阳、永州、湘西、张家界、岳阳等地,一路探寻湖湘文化源流,真切感受到湖湘大地的江山胜景和文化底蕴,也更深刻体会到两岸共同的文化根脉和浑然天成的文化情感。

岳麓书院畅谈时代担当

  4月19日下午,岳麓郁郁,春雨绵绵,两岸作家访问了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并在文昌阁围绕“为时代而歌”展开了热烈讨论。

  “如果台湾‘去中国化’,那么剩下的台湾很空洞。”台湾“中国文艺协会”理事长绿蒂表示,“历史向来存精去伪,逆潮流而动难以长久”,他希望两岸作家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通过作品来改变社会风气,汇聚时代力量。湖南省作协一级作家余艳认为,两岸作家虽同性和差异并存,但文化同源,文脉相通,希望以此次湖湘文化行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交流互动,共同促进中国文学事业繁荣发展。在谈到如何从中华文化中汲取养分时,台湾小说家陈祖彦表示,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作家创作的优质土壤,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得益于中国式的叙事方式,她希望通过此次创作采风活动获取更多创作灵感。长沙市作协副主席奉荣梅表示,三湘大地人才辈出,名作璀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深厚的文化传承,近年来“文化湘军”大放光彩也与此密切相关,这为两岸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在总结陈述中,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郑剑表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两岸作家深入了解彼此社情民情风情提供了良机,为时代而歌,就要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搞创作。他认为,创意方面大陆要积极向台湾学习,但台湾不能脱离中华文化的根,李安的作品在大陆比较受欢迎,是因为他站在民族的高度上讲故事。他并表示,文化是连结两岸关系最牢固的纽带,“相信破解两岸关系障碍的钥匙就在文化”。

文化胜景触动满腹诗情

  “风,轻吟着千年不辍的弦歌,雨,湿漉了古典的书卷气息,故人是我,来沉思书院里数不清年轮的老树”,台湾“中国文艺协会”理事长绿蒂第三次访问岳麓书院,有感而发诵出上述诗句。他表示,湖南山河壮美,人文荟萃,不负“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美名,“湖湘文化的大家风范、敢为人先的精神,令人印象深刻,也激发着当代作家诗人的灵感和激情。”

  在湘江橘子洲头,两岸作家亲历当年毛泽东创作《沁园春·长沙》的旧踪,心情激动,诗兴勃发,在纪念碑处齐声吟诵:“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到访韶山,雨后天晴,山花烂漫,人潮如海,来自北京的出版人袁周触景生情,写下《水调歌头·韶山》:“杜鹃艳,峰峦翠,春已深。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自分明。小风小浪何惧,大本大源天定,服务人民理最真。窗外梅花落,浩气满乾坤。”湘西德夯峡谷的问天台相传是屈原作《天问》的地方,当两岸作家登上四望绝壁的天台时,不禁连连发出惊叹声,台湾作家萧萧非常激动,也发出了“天问”:“天啊!你那幽静的蔚蓝,可以随白云舞岀丝绸的旋律,可以让风啸傲无涯无际的空旷,如今碎裂在宇宙黑洞的哪一个深凹里?”在张家界武陵源景区,两岸作家排队近两小时才登上百龙天梯,当在山顶看到根根耸立的石柱石峰和云蒸霞蔚的景色时,纷纷表示,“就算再漫长的等待,都值了!”香港中国评论通讯社副社长周建闽当即赋诗一首:“雾乃天作画,山是地写诗,武陵何有幸,天地萃菁华。”登上岳阳楼,两岸作家通读壁上诗文,深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所感动,并在楼前合影纪念。

  “昔日河山多在梦中,如今河山就在眼前。”台湾作家龙影感慨,只有开阔眼界、放宽心胸,才能写出好作品,“作家艺术家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润和壮丽山河的涤荡,胸怀有多宽广,境界就有多大。”

文化之旅凝聚两岸亲情

  湖湘文化行采风创作活动前后十天,两岸作家踏访了诸多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址,探寻了柳宗元、周敦颐、王船山、曾国藩、毛泽东、沈从文等湖湘历代名人大家的人生历程,一路上朝夕相处,诗文唱和,生疏感渐渐消弥,感情更加浓郁,到活动结束时,都有依依惜别之情。

  “中国文学最动人之处在于人情之美,此行最大的体会也在于人情之美”,台湾作家林少雯感言:“这是两岸一家亲的自然流露。”湖湘文化交流协会理事方雪梅说,近距离和台湾作家打交道,每个人都那么亲切、温文尔雅,好像前生就认识大家一样,“有一种在台湾多了好多家人的感觉”。台湾作家陈祖彦年届古稀,登山越岭不甚方便,在两位湖南女作家精心照顾下,登上衡山之巅祝融峰,兴奋之余,写下了诗歌处女作《我登上了衡山》:“我登上了衡山,雾来了!雾中,我看不出山雄伟的面貌,雾当了主角。我遂不敢赞山有多壮,只能赞雾有多美。我登上了衡山,细雨来了!雨中朋友们扶持我,友情成了主角。我遂不敢夸赞我多勇健,只能叹友谊多好……”陈女士表示,此行所见所闻,更加感受到了“大陆人真的在关心台湾。”台湾作家龙影说,此行感触最深的是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莫以善小而不为,应该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考虑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在参访南岳忠烈祠的过程中,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进一步升华。在松柏掩映的翠峦环抱之中,两岸作家登上二百七十六级石阶,向抗日英烈们献上了菊花,鞠躬致敬。中华文创学会副会长杨宝华表示,“现地缅怀为民族独立而牺牲的英烈心情非常激动,国共抗日史表明,两岸同属一个中华民族,这是无法抹灭的。”台湾诗人萧萧表示,国共联合抗日是一段前仆后继保卫国家、抵御外族的历史,“每一代的青年都应该有这样的抱负和决心,为保护自己的民族而去奋斗。”诗人绿蒂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改变不了历史,但为国牺牲的抗日英雄应该被大家怀念,这是一种不朽的存在。”

  中国白石画院院长赵岳表示,此行很多细节都藏着感人的画面,虽然一下子画不出来,但两岸同胞一家人的点点滴滴都在心中,“今天播下种子,将来就会收获。”

两岸作家在岳麓书院座谈交流_缩小大小.JPG

两岸作家在岳麓书院座谈交流

两岸作家在毛澤東故居1_缩小大小.jpg

两岸作家在毛泽东故居

两岸作家在芷江抗日战争受降紀念坊_缩小大小.jpg

两岸作家在芷江抗日战争受降紀念坊  

两岸作家在鳳凰古城门休息_缩小大小.jpg

两岸作家在凤凰古城门休息

两岸作家在岳阳楼前合影_缩小大小.jpg

两岸作家在岳阳楼前合影

组织结构

  • 王正伟

    会长 王正伟

      王正伟,男,回族,1957年6月生,宁夏同心人。1976年9月参加工作,198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经济研究所民族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  1998年起,历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

  • 副会长 叶克冬

      叶克冬,男,汉族,1953年9月出生,广西贺州人。现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副会长。

  • 秘书长 沈永峰

      男,1970年6月出生,福建连城人。曾任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现任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

顾 问

  • 朱奕龙

      朱奕龙,男,汉族,1964年12月出生,籍贯浙江青田。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侨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宁夏侨联主席、银帝集团董事局主席

  • 周立存

      男,汉族,1960年2月出生,安徽巢湖人,中共党员。现任国防大学科研部部长、国防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少将军衔。

  • 王卫星

      男,汉族,1958年11月出生,陕西人,中共党员。现任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部长,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国际军事分会会长,少将军衔。

更多>>

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区辛店路1号亚运新新家园朗月园1栋8号9号

邮编:100012

电话:086-010-84121168,84117816

传真:086-010-84129166,84126566

8-9,Building 1,Langyueyuan,YayunxinjiayuanNo.1 Xindian Road,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12,China

Tel:086-010-84121168,84117816

Fax:086-010-84129166,84126566

Copyright 2013 By www.chinaapc.org

版权所有 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 京ICP备2020037655号-1